联想小新 Pro 16 锐龙独显版一周使用体验
前言
终于到了能换笔记本的时候了, 终于可以抛弃一直折磨我身心和感官的电子垃圾😠所以我在选择新的笔记本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个最优先的条件: 1080P+ 高分辨率 / 高色域的屏幕.
从去年年底一直到今年四月我都在不断地关注笔记本电脑圈的消息, 一直在等一款适合我的笔记本出现; 一直到四月份我都意识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几乎没有AMD + GTX配置入门级轻薄本; 其实这种配置和规格的机器不是很少见, 在部分的定位是全能本的机器中还是能见到, 它们都和轻薄本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足够薄足够轻, 但是它们并不是出发的位置是轻薄本, 而它们这些机器的初衷是把游戏本做得足够薄能够以轻薄本的形态拥有接近游戏本的性能, 并没有用轻薄本的模具去做相同组合的打算.
直到四月底, 我终于遇见了联想预热中的这台小新 Pro 16, 不仅发布会时长惊为天人, 价格和配置也很让人满足. 重要的是终于有一款用轻薄本的定位去做的 AMD + GTX 配置组合的机器了!
配置参数
大致参数我还是要在这里提一下的, 突出一下它足够香的基本理由:
联想小新 Pro 16 2021 锐龙独显版
- 屏幕: 100% sRGB / 120Hz / 2560*1600(16:10) / IPS
- CPU: 锐龙 5800H
- GPU: 英伟达 GTX 1650 (GDDR6 4GB)
- 内存: 16GB
- 硬盘: 512GB
首发价格: 5999元人民币
虽然我没看过发布会(没看发布会的习惯), 但是看机圈的反响最大的除了一如既往的香炸就是一上来就报参数的神奇发布会, 后来我也着实去看了一下流程确实值得各大厂商学习, 能不能先把价格报完再吹新产品里面的新技术(doge).
使用
开箱的流程可以看我的上上上上条酷安动态(传送门), 这里也贴一下开箱的几张照片:
开箱图片
和我的那款老老老款 Dell 根本就是云泥之别, 以至于我第一次用上它的时候我就再也不想打开用老Dell了, 跨了 5 年的硬件差距感官冲击十分明显, 想到五年前这台 Dell 也是比这台小新都要贵的售价就很感慨.(Dell 混吃等死).
屏幕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屏幕, 虽然屏幕边框为了控制成本和重量而使用了塑料边框, 但是这种窄边框带来的视觉感受还是极其舒适的, 肯定部分人要选的话还是选择更有 "品质感" 的镜面屏幕, 的确镜面屏幕可以让屏幕一体感更强, 但是对我来说这两者点亮之后都是一样的效果, 雾面屏能够减轻重量更加耐用, 至于雾面屏会使让画面变糊这种事情还是要把锅放 Windows 身上, 事实上用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同时看同一区域缩放的图片雾面镜面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镜面还可能遇到反光, 总之这块雾面屏很符合我的需要.
到了这个刷新率, "120Hz 听起来起来是非常爽, 但由于我不打游戏就几乎没有能完整展示出这块 120Hz 屏幕的地方; 一天晚上拔掉电后为了省电切换 60Hz 到床上继续看视频接着关机睡觉后第二天放回桌子上插电继续用, 用了两天之后我才想起来我居然用了两天的 60Hz 屏幕🤣然而我一点都没有察觉到. 我在想可能的原因很大部分是我用到的场景里面几乎没有超过 60 帧的动画或者动态场景, 相如那种高速滑动文字浏览以及快速拖动窗口的操作我都没有实际遇到过 (谁会这么用啊? 量子波动速读?), 再加上我能用来日常娱乐的游戏都锁死 60 帧, 以及我的手机还是 60Hz 刷新率, 导致我根本察觉不了这种刷新率倍增带来的明显提升.
对于色域我还是很敏感的, 在我的老笔记本上一些颜色显示出来非常奇怪, 本来我都是经常在笔记本上整理大量图片的, 但是越到看的图越多我就越不想在老笔记本上看, 实在是太废眼睛了.
最后一点是 16:10 的比例和 2.5k 分辨率对于内容显示很有优势, 最为直观的是一张 Excel 表能够显示比 16:9 普通 1080P 更多的格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对于不遵循系统缩放比列的游戏来说, 这就不是优势了, 可能反而会成为劣势; 大部分遵守系统缩放比例的软件都会在全屏的时候这么显示原本是 16:9 的画面再扩展:
以上红色的区域即为 16:10 中会比 16:9 在系统缩放下多出来的显示面积, 所以在很多软件中这种优势都被人人夸赞, 但是假如不支持系统缩放比例的软件或是游戏中的时候呢? 就很有可能变成下面这种情况:
以上红色框中的蓝色区域就原本应该是 16:9 的画面强制适应纵向高度后裁剪的结果, 如果显示区域不是去适应横向宽度, 而是变成了适应纵向高度就会成这样的结果; 由此这样就会出现 16:9 的显示画面会比 16:10 的多出来一部分. 这种情况在游戏中非常常见, 因此很多电竞显示器都是在拉伸横向宽度进而变成"带鱼屏".尽管 16:10 在兴起, 16:9 这个比例依旧是游戏本的黄金比例, 在笔吧中也有相当部分人测试后 16:10 显示的画面就是比 16:9 的更少了.
不过还好, 我还不算是资深游戏玩家, 没有这么高的"电竞"需要, 不然也不至于来买一个定位轻薄本的机器了.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是可以被游戏优化后消除的, 能让游戏去适配显示器比例是游戏厂该做的事. 更多的时候用来日常观看视频的体验还是非常棒的.
键盘
这是块只有 1.3mm 键程的键盘, 还好戳起来的时候有一点段落感不然就真的就是敲铁板了, 键帽面积相对于一般的键盘来说是扩大了一些, 我日常都不经常用自带的键盘来码字, 但至少都带了个键盘了也不能说不用吧, 晚上我搬到床上试着码了一点字发觉这键盘手感是真的奇葩, 主要还是键程太短了, 再加上我有留指甲的习惯我的右手和左手食指在打字的时候就真的是在戳戳戳, 而这点键帽的感觉戳上去一点都不爽, 就像是在戳铁板上的泡泡纸的感觉.
在使用键盘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问题, 笔记本键盘上的 PrtSc 键并不是标准的 PrintScreen / SysQq 键, 而是一个 Windows 10 下面系统截图快捷键 Win + Shift + S的快捷执行键; 这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很方便, 但是对于喜欢用第三方截图软件的用户比如我来说就是少了一颗重要的键, 以至于用于自定义键盘截图快捷键的时候定义快捷键PrtSc的时候会失效, 只能通过键盘映射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这样能解决问题, 但是当要去使用Win + Shift + S这个 Windows 截图快捷键的时候就会变成 PrtSc, 这样一来就不会使用 Windows 内置的截图程序, 可能这种映射后就不会用上这个快捷键, 但是我觉得为了实现一个功能而去让一个标准按键的功能变成快捷命令着实是自残行为; 在这之后的几天中我发现不管是否在 BIOS 中关闭了功能热键模式, 位于 Delete 键一旁的这个 "PrtSc" 只有通过 Fn + PrtSc 才能实现正常的 PrtSc 功能, 这一点让我极其不舒服, 本来我一来就关闭功能热键模式就是为了经常用到 F1 到 F12 以及更加频繁的 PrtSc 键, 这下虽然 F1 - F12 能够直接实现功能不用加 Fn 了, 反而就单独这个 PrtSc 不受控制, 依旧要通过 Fn + PrtSc 才能进行常规 "PrintScreen" 键命令, 极其麻烦.
触控板
就是一个可能是有镀膜或者是抛光的塑料触摸板, 用起触控板我不喜欢用上左右按压, 更多的是点击滑动的各种鼠标手势, 也只能说是凑合能用有总比没有强系列.(另外吐槽一下小新鼠标是真的很菜)
接口
Pro16 的外部接口有 HDMI*1 / USB 3.0*2 / Type-C*1 / SD*1 / 方口电源 / 3.5mm音频麦克风; 说实话对我来说不够用, 目前我还需要外接一个一拖三USB与 RJ45 网口的小扩展坞才能满足日常使用, 而全功能的的 Type-C 接口还没有派上用途, 目前我的外接设备全都还是 USB-A 接口, C 口我很喜欢但是无奈用到更多的都是充电上, 用来数据传输的全都是 USB-A, 况且这一个 C 口目测未来会再添置一个扩展坞用于这个口才会上发挥全部的功能, 还是希望接口能多多益善吧, 实在无法想象假如是只有两个 C 口的笔记本我要怎么用, 和外部扩展设备绑定上的感觉不是很好.
内部接口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M.2 接口就只有一个, 所以想要升级固态硬盘就只能替换, 内部扩展性几乎为零; 内部扩展性这一点在最初的时候是我着重要求的一点, 但是越到后面越发现轻薄本的内部扩展性都是越来越趋向集成, 内存板载这种情况都已经很普遍了, 未来可能就硬盘都板载了.😫
性能
5800H 的新架构再加上 8 核 16 线程, 在日常使用轻度中时不时看一下任务栏里的 CPU 监控程序, 都是保持在低于 10% - 5% 的占用:
至于游戏性能我也本省不玩什么 3A 大作, 顶多就只是原神 / Minecraft Bedrock 这类的 "养老游戏" 实在是很适合了, 当然原神只是全低中画质全屏的时候能流畅玩而已, 60 帧这种奢望不敢企及(doge). 在开箱测试的时候注意到了 5800H 三级缓存的问题:
写入速度和上一代的 4800H 直接就掉了一半的速度, 如果对比网络上的 4900HS 相同构架和通道的 5800H L3 缓存的表现同样拉垮, 不过据说隔壁的 ROG 魔霸以及同为联想的 YOGA 14s 通过更新 Bios 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之后我在联想用户群里也反馈了这个问题, 希望联想能够及时跟进吧.
续航
一张图说明实际情况
充满之后一直在 VS Code 码字, 后台情况就如上一节 "性能" 中的后台占用少了游戏下载与网络连接变成了 WiFi, 性能模式为节能模式, Windows 的电源管理统计是总和大致为 5 个小时, 实际使用上可能还会少一点, 应该是不会低于 4 小时, 至于官方宣传的夸张续航仅供参考.
在日常插电使用的时候并不会一直充到 100% , 电源管理会把他限制在 97% 后就不再充入电.
结语
Pro 16 GTX 版这几天用下来感受很不错, 可能是由于这个对比强烈让我感觉不到更多它的缺点, 在五月中小新已经开始预热 Pro 16 的 RTX 版, 如果有兴趣的还可以关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