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也许想查看这个页面最开始的样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50418014617/https://blog.cxplay.org/about/

这个页面自 2023 年重写之后之后就很少变过了, 现在是 2025 年 4 月 18 日, 我决定来更新一下.

现在, 让我们重新认识吧.

关于名称

你可以叫我 CX 或者 CXPLAY, 这是我的网络个人 ID 或名称, 它不是一个昵称绰号, 我将它和我的现实中的名字一样对待, 但在网络世界我自己使用这个名称的机会会更多, 它是我的第二个个人标识, 这个博客也晚于 CX 这个名称的出现很多年. 如果你要拼写和发音, 可以直接念作 C, X, PLAY; PLAY 既是 Play 的含义和读音.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读作 Sykes (音同 "赛克斯") 或 Sykes Play, 但这并不是这个 ID 的 "起源", 这里只用作发音指导, Play 也并不是这个名称的 Last name.

之于名称的起源, 其实就是 CXPlay 的组合而已. 而至于 CX 从何而来又为何和 Play 组合, 其实我也不记得了, 因为并不是很重要. 如果需要一个解释的话, 那就是这两个字母在 QWERTY 键盘上是挨在一起的, 并且是左手输入区域, 很适合作为前导字符输入, 但由于只有两个字母是不够的, 所以就选了一个常用单词去组合. 我选择它和 Play 组合是因为这些字母组合具有辨识度, 不会在屏幕上和其他的单词混淆, 即使是在全小写的情况下也照样清晰明了. 虽然 l 的是很容易和 I 在视觉上混淆的字母, 但只要它和其他字母组成 Play 那么就没人会认为这里的 lI 了.

不过归根结底, 主要是因为网络上的人也需要需要一个名字, 并且还要人类可辨识, 所以它就有了, 这才是内因.

关于我

我来自中国. 母语是简体中文, 目前正在学习英语, 但目前语法还是很差, 并不能流利地原文书写和对话.

我是 00 后, 也就是「Z世代」. 我不喜欢短视频文化, 但也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繁文邹节, 我不认为社交媒体就比上个世纪发明的博客和论坛乃至播客差, 我目前也有能力处理和归纳现在互联网输出给我的大部分信息而不需要过分控制信息的输入方式. 我喜欢博客和论坛, 因为这是网络上大多数公共对话发生的地方, 并且易于检索.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但我没有听有声读物的习惯, 所以播客我暂时无法触及, 我认为播客是多媒体主导的现代社交媒体的起源, 我目前也无法用文字查找到大多数播客乃至视频的内容, 所以我基本不会去主动使用它们. 另外, 我也是 RSS 和电子邮件的经常性用户.

我喜欢音乐, 主要是节奏和旋律, 不会去刻意在意其中的歌词. 我主要喜欢节奏主导的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 不过我的音乐喜好范围并不能准确地用几个类别的音乐来概括. 节奏有快有慢, 旋律也有轻重缓急, 于是我可能上午在听摇滚, 中午在听电子, 下午在听古典, 凌晨就在听氛围音乐, 但是我刚睡醒和疲惫的时候不喜欢听音乐, 我只会在清醒的时候享受节奏和旋律, 我也会用用音乐来辅助控制情绪和注意力. 我使用流媒体但也同时会离线整理媒体库. 我会使用 Last.fm 记录我的非流媒体音乐播放记录,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

https://www.last.fm/zh/user/cxplay

虽然我确实有一个离线的音乐媒体库, 也在追求高解析Hi-Res音频, 但我并不是高保真Hi-Fi玩家, 享受音乐的软件和硬件也都以经济实用和舒适为主.

我喜欢消费内容, 会去主动寻找内容. 除了音乐, 我会游玩「二游」在内的电子游戏并参与他们的运营活动, 主要也是为了其中的内容, 比如其中的设定和剧情, 大多数时候它们对内容的演绎是主导我游玩它们的主要动力. 我喜欢电子游戏, 也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艺术表达形式, 但我喜欢的游戏类型或者说是游戏玩法其实是「模拟经营」. 除了内容, 我也会借助电子游戏进行社交, 这是如今大多数网络游戏能提供的价值之一, 但我不认为我就是「游戏圈」中的玩家, 我大多数时候不会主动参与这类社区, 除非我真的在意这些内容也非常在意正在游玩它们的其他人. 我会因为不喜欢内容载体的内容演绎形式去寻找其他其他方式消费内容, 比如我会观看其他博主录制的全流程游戏实况, 典型的例子是《底特律Detroit: 化身为人Become Human》和《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 我会说我很喜欢这些游戏, 但实际上喜欢的是它们的设定和剧情, 以及它们的内容演绎(死亡搁浅的一部分音乐我也很喜欢).

我支持开源open source运动和部分自由软件FOSS运动, 但我更喜欢精致且实用的工具, 我期望有一天也能制做这样的工具给人使用. 这使得我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软件和服务, 我会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去寻找工具和解决方案. 如果喜欢一个工具, 我会尝试深入了解他的设计意图和工作原理, 会为了让它变得更好去参与到软件的运营甚至开发活动中, 但由于代码能力较为欠缺,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靠代码成为贡献者. 这些体验能在开源软件中得到更多, 这才是我支持开源运动的主要原因, 我会选择的软件并不会开源优先, 在解决问题的待选方案中, 开源和闭源是并列的. 大多数时候如果仅靠我自己无法解决开源选项的缺陷的时候我会直接选择闭源选项, 如果需要付费而不是免费Free, 那我也会在能力范围内选择它们. 同样的, 在专有Proprietary自由Libre的选择上也是如此, 我的观念中, 时间比自由更重要, 因为我还没有为其他人提供自由的能力. 我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编程训练, 目前为了解决问题正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知识, 但也只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才去了解, 并没有形成完备的软件工程和科学知识体系. 在计算机的专业领域, 我能拿得出角色是电子邮件系统管理员(并不是服务器运行维护), 其实也只是多年的系统维护经验积累起来的并非是系统性培训, 现在为了让我的经验惠及大多数的人, 也正在运营一个电子邮件相关内容的独立站点.

到 2025 年截止, 我有了超过五年的社交媒体运营经验(说明白话就是自己直接或帮别人扮演群主和号主在内的角色), 为很多垂直领域账号和渠道生产内容, 主要是图文内容居多, 我也没有尝试过其他形式内容的生产, 曾经为了内容生产导致我现在也有轻度的「二次元」"症状", 不过我认同这个小众文化, 因为它让我接触到了更多有趣的内容, 但我只能对归于小众文化的定义下的二次元产生认同感. 我有了很丰富的写作和文字处理经验, 有一套自己的行文和排版再到内容结构设计的理论, 也有中小型内容创作项目的管理经验, 另外由于看得太多了同时也有了一点点的平面设计经验. 由于上方的个人爱好的原因, 我更擅长技术写作和叙事写作. 由于主要处在社交媒体中, 经常涉及到管理「人」, 但其实我并不太擅长这方面, 特别是熟人太多的时候. 为了精进自己的在社媒中对陌生人的管理经验, 我正在学习信任与安全T&S相关的知识理论, 以及一些信息论和传播学的知识. 为了 "更好的互联网", 正在一个新的应用层协议和社交网络中参与建设.

我不喜欢热闹的地方, 某 "现代版本十二星座" 的测试结果到目前都是一个 I 人(INTP-A). 我讨厌欺骗信任我的人, 也就是在熟人面前装模作样, 我也不会去和我的社交姿态不同的人产生交集, 如果需要装模作样才能进行沟通, 那我也会必要时切换到社交媒体运营中的代理人模式. 由于我的 "年少无为", 自己的实人社交能力也很欠缺, 并且我缺乏发现Love的眼睛, 因为对我来说于爱而言同等重要的Dream已经在我成为 CX 之前已经破碎过了, 现在正在寻找有可能重新创造希望Hope, 现在我很庆幸它是真实存在的. 我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只能尽力去保护我在乎的人和物, 对需要我的人施以援手. 于是我有很多素未蒙面但很珍惜的人, 很多看起来毫无意义但很热衷的事, 很多并不存在于现实中但很爱惜的物.

价值观与哲学

上一节说过我的的事情, 因此我是一个「无梦者」, 我并不在为梦而活, 而只会做我感兴趣和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以及为我在乎的人做这些事. 由于无梦, 我不会期待明天有多美好或者恐惧它有多黑暗, 每天晚上都能安然入睡, 每天早上都无需去回顾昨晚的, 也不用担心某一天会遇到噩梦.

我讨厌活在烈日之下被炙烤着前进, 不想成为一个被他人灼灼目光注视的 "榜样", 我不是性本善理论的范例, 我不介意活在阴影里成为一个 "邪恶" 的人而去维护我自己在意的东西.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寻找闪亮的希望, 让我希望的东西实现, 让别人不需要再寻找希望, 让它在已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Pandora's Box中显眼一些. 但同样的, 我不是一个 "不忘初心" 的人, 当我眼里的兴趣和意义消失,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

我厌恶为毫无实用价值的群体荣誉而磨灭个性, 我不会去过分在意别人的对我的看法和恶意, 不会理解和纵容别人的自由而对我的对等权利造成损害, 我也不介意用不义手段去回应不义之事. 我同意讨论问题时必须加入必要的非理性因素, 特别是人和物质关系, 以及问题所处的环境; 但对于纯理论和逻辑问题时, 我不容许忽略逻辑谬误和客观因素, 也不会让共事的人忽略我出现的问题. 最后, 我也支持权利与义务对等.

我喜欢的

最喜欢的小说是刘慈欣的《三体》, 最希望看懂的小说是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的《遗落的南境Annihilation》.

最喜欢的电影是《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异形Alien》和《黑客帝国The Matrix》, 最希望看懂的电影是《2001 太空漫游A Space Odyssey》.

最喜欢的动漫是《新世纪Neon Genesis福音战士EVAngelion》,《可塑性Plastic记忆Memories》和《来自深渊Made in abyss》.

最喜欢的但是已经很久没有玩的电子游戏是 Minecraft, 目前在玩的电子游戏是《绝区零》.

最敬佩的人物是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

最想做的不切实际的事情是亲自注册得到一个 .aq 顶级域名, 为此可能要去南极洲甚至要参加南极洲的开发与研究项目.

我在做什么

我在做的事情, 就像我写的这些文字一样, 只要是可以公开的, 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在我的日常内容里面.

如果你真的很关心我在做什么, 那么你只能去我的那些可以说是海量的公开内容里寻找, 我无意成为一个互联网 "神秘人", 也并没有在追求匿名, 你可以在非常多的地方找到我然后查看我的动态. CX 不是我社媒运营活动的一环, 但我也不会像航空飞机那样实时广播我的状态, 也不会像本地欣赏音乐那样随时汇报我的进度到一个集中的地方. 我很少分享我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状态, 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很无聊, 并且我不想别人因为我的公开内容就想了解 CX 背后的这个人.

如果你知道了我在做的事情, 但是不知道其价值和意义何在, 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说过我是「无梦者」, 不会只做大多数人觉得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如果不理解那只需要把它们当作是我的怪癖或者独角戏就好了.

内容许可

本博客建立于 2021 年, 是一个纯静态博客, 你可以很轻松地使用 Wayback Machine 之类的网络存档查看以前的样子, 你也可以直接用浏览器保存为离线页面, 只要你知悉并遵守下面的说明.

博客使用的背景图片, 默认文章封面及头图来自像素艺术家 Tofu, 版权归其所有. 你可以在 Ko-fi 找到并获取他的艺术品:

https://ko-fi.com/tofu

博客是我众多写作和发布方式中的其中一个, 我喜欢完全掌控我的内容, 所以基本都只存在于可自托管的内容平台, 或者迁移友好的内容管理系统中, 然后才会将它们复制到其他平台. 我会将它们尽可能地通过 RSS 发布, 或者将其镜像到其他托管平台中, 有关这部分的信息可以查看我的博客文章:

所以, 现在可以通过 RSS/Atom 订阅我的所有公开内容

博客在内的所有发布平台的内容如果未经特殊声明均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许可授权, 也就是:

知识共享CC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相同方式共享SA 4.0

本人在上文中未包含的平台中发布的内容在平台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框架下未经声明也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 所有内容在遵守 CC BY-NC-SA 4.0 的情况下均可用于 AI 训练在内的用途. 我拥有和保留对不按协议使用内容的行为采取行动的权利, 如果你仍然有疑问, 请联系我进行问询.

联系到我

参见: cx.ms